柳州开元寺复建项目

The Reconstruction of Liuzhou Kaiyuan Temple

项目地点: 广西柳州
基地面积: 87042平方米
建筑面积: 23810平方米
竣工时间: 2012

Location: Liuzhou, Guangxi Province Site Area: 87,042 square meters Building Area: 23,810 square meters Completion Date: 2012 大雄宝殿部分: 总建筑面积:2542.5平方米 占地面积:1520平方米 建筑层数:2层 建筑结构:胶合木结构/传统木结构 建筑总高:26.6m


柳州开元寺大殿复建项目以现代木结构技术重构唐代佛教建筑的当代性表达,通过材料创新与结构突破实现传统形制与现代功能的有机融合。设计采用胶合木(Glulam)作为主体结构材料,其力学性能突破天然木材的局限性,通过工厂预制的直梁与弧形梁组合形成五组纵向拱形桁架,配合山面半圆形桁架构建出类穹顶木构体系,创造出面阔36米、进深36米、净高21.4米的无柱佛域空间。这种结构创新既延续了《营造法式》中"彻上露明造"的传统空间特征,又通过现代技术实现了18.48米大跨度中跨设计,使殿堂空间可容纳标准篮球场尺度。

建筑形态采用重檐庑殿顶与副阶周匝的经典唐风形制,但通过结构逻辑的重构赋予现代性诠释。立面造型基于《法式》"双槽草架侧样"发展演变,四金柱等高排列形成九层素枋铺作层,与胶合木梁架共同构成暴露式室内结构体系。这种处理既保留传统木构的视觉韵律,又通过构件尺度调整增强空间通透感。台基系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支撑地下空间,将大型论坛场所与设备用房整合于半地下层,井字梁楼盖既满足结构需求,又以混凝土肌理延续传统平棋天花的秩序感。

屋面构造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胶合木桁架与原木草架构成结构层,三元乙丙柔性防水与水泥砂浆刚性防水形成双重防护,最终覆盖传统筒瓦。正脊采用青铜铸造的巨型鸱吻(1.8m×0.6m×2.2m),既保持唐式屋脊的恢弘气势,又通过材料创新解决传统瓦作的施工难题。副阶月梁、铺作层及钩阑等外露构件由江南匠人以传统技艺制作,唐代单层钩阑采用望柱出头与斗子蜀柱组合形式,金属铜片包镶节点既强化结构稳定性,又形成材质与色彩的对比装饰。

室内空间布局体现"人间佛教"理念,三尊青铜佛像(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药师佛)安奉于青石须弥座,通过27.86米横向跨度与11-14度仰角设计,使信众以平视视角感受佛像庄严。十八罗汉立像尺度接近真人比例,弱化威严感而强化亲和力。穹顶木构暴露的梁架系统自然形成藻井装饰,配合铺作层叠涩出挑,将结构逻辑转化为视觉韵律。柱廊过渡空间结合2.65米宽副阶周匝,形成气候缓冲带的同时,通过月梁与铺作层强化建筑中段的层次感。

技术整合方面,项目突破传统木构连接方式,除榫卯节点外,采用千余件定制化金属连接件实现胶合木构件与混凝土台基的可靠锚固。这种混合连接体系既保留传统木构的拆卸重组可能性,又通过金属节点提升结构耐久性与抗震性能。工厂预制体系确保构件精度,电脑控制加工中心完成榫卯与金属件预留孔制作,现场装配效率提升40%。材料选择上,混凝土承担台基的抗压与防水功能,胶合木实现大跨度空间塑造,原木构件传递传统工艺美学,形成材料性能与建筑功能的精准对应。

该项目通过现代木结构技术回应佛教建筑的当代转型需求,在保持唐风形制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应大型法会、公众教育等新型宗教活动的空间范式。其核心价值在于证明传统建筑语言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现代转译,为宗教建筑的当代发展提供兼具文化传承与技术进步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