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意对话,共研遗产:研究中心代表团出席PROHITECH2025国际会议并做学术汇报
2025年3月26日至28日,第五届“国际历史建筑保护会议(PROHITECH 2025)”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聚焦于历史建筑的结构性能、安全风险与保护修复,是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权威学术平台。
应大会邀请,设计学院木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刘杰教授携博士研究生潘柏瑀、李明出席,并分别就团队近年来在中国传统木构遗产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作专题学术报告。此外,刘杰教授还受邀担任“数字孪生工程与人工智能”分会场论坛主持。
在会议上,刘杰教授以《Exploration of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Kangliang Structural Technique in the Wooden Architecture of Eastern Fujian, China》为题,分享了团队在闽东地区“扛梁”结构技艺起源、演进路径及结构逻辑上的系统研究成果。
该报告以田野调查与构架分析为基础,揭示了扛梁技艺在地方木构建筑中所体现的“功能—仪式—技术”三重嵌套特征,引发现场对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广泛讨论。
▲刘杰教授讲座现场
潘柏瑀以《Historical Fires and their Causes Investigations of the Timber Covered Bridge Heritage in Southeastern China》为题进行口头报告,系统呈现了对中国东南地区编木拱桥(Woven Arch Bridges)的火灾历史案例研究与成因机制分析。报告融合历史档案、机器学习技术与火灾风险评估模型,探讨了环境、构造与民俗因素如何共同影响桥梁火灾的成灾机理,受到与会专家高度关注。
▲潘柏瑀做主题报告
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希腊、葡萄牙、哥斯达黎加等二十多个国家的百余位文化遗产专家、建筑结构研究者及高校师生参与。会后,团队与多国学者就传统木构结构抗灾性能、数字化保护路径及历史构法比较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也初步探讨了后续学术互访与项目合作的可能性。
本次出访,不仅是团队在国际历史建筑保护会议(PROHITECH)的又一次亮相,展示中心在木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最新进展,更是推动中意学术交流与协作、拓展国际合作平台的重要一步。
▲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在会场
与会议主席 Federico M.Mazzolani 教授合影
▲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