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泰顺北涧桥的营造再现”项目荣获 Bentley 特别奖


聚力数字孪生,共护文化遗产

2025年5月13日,全球领先的基础设施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Bentley软件公司在北京举办以“风雨同舟,聚力共赢”为主题的“2025中国区生态合作伙伴大会暨Bentley生态创新开发大赛颁奖仪式”。来自国内外数字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受邀参加本次活动,在大会上交流数字产业前沿技术、政策方向与创新成果,共同探讨基础设施与文化遗产保护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机遇。

在本次大会上,由我中心顾容竹、潘柏瑀、SKY MING LI博士研究生联合矩数道(苏州)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编木为拱——泰顺北涧桥的营造再现”项目从众多参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4 Bentley生态创新开发特别奖”。这是对中心团队在过去数年间持续推进廊桥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的重要褒奖,展现出数字遗产领域的广阔研究空间。

▲获奖证书

数字孪生赋能木拱桥再现

本次获奖项目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泰顺北涧桥为研究对象,结合高精度点云采集、三维建模、结构还原、AI图像补全等多种技术手段,在数字孪生平台上构建了完整的虚拟桥梁营造流程。项目不仅实现了木拱结构与传统工艺的深度复原,也探索了传统工艺数字化传承的技术路径。

此次研究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刘杰教授带领团队在廊桥遗产领域的长期投入与深入探索。核心成员顾容竹博士生作为中心代表出席大会并参与主题研讨,围绕“建筑遗产保护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有哪些机会”、“Bentley软件相关服务如何助力古建筑文物保护”等热点议题,与来自Bentley总部的工程师与行业嘉宾展开深入交流。

▲颁奖现场(下图左2:研究中心领奖代表顾容竹博士)


多学科协同,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再生”

木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始终关注中国传统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与国际传播。“编木为拱”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数字化木构知识体系的建设,也为未来AI参与文物自动识别、材料病害分析与虚拟修复建模探索了可持续路径。通过建立完整的数据中台,团队还将在未来实现跨地区文物对比分析、演变追踪及公众参与式互动展览等功能,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科技的生命力。此次在Bentley生态大会上的获奖,是中心长期坚持多学科跨平台、跨领域交叉研究的重要成果。未来,中心团队将继续拓展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我国木构建筑遗产在数字时代实现跨时空的“活化再生”。

▲获奖项目片段